词汇典故

汉字词汇在中日韩三国的发展和现状

(1) 汉字在中国的发展和现状

        作为汉语的书写文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在世界四大文明的文字体系之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也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在世界文字体系中,汉字拥有最多的文字数,包含异体字在内共有十万字之多。

        现存最早可识的汉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随后,普遍铭刻于青铜器上的金文开始出现。秦国统一六国之后,下诏统一文字,改用小篆。到了汉代,隶书盛行。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发展于魏晋南北朝,繁荣于隋、唐及五代,守成于宋、元、明、清,并通行至今。现代汉字就是指楷化后的汉字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现在人们普遍认同的“汉字七体”,是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至今为止,中国进行了多次正字活动,第一次大规模的有计划的汉字正字活动是秦始皇的“书同文字”,这实现了汉字的定型化。20 世纪后,中国为扫除文盲,普及教育,以学者为中心的汉字简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并于1935 年推出了《手头字缘起》(300 字),《简体字谱》(2300 余字)。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主导的汉字简化和整理工作成为规范活动。1965 年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成为简化字系统的字形规范,1998 年出版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成为了现代用字的规范。

(谢雨新)

(2) 汉字在韩国的发展和现状

        公元前2-3 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后,作为书面文字记载朝鲜半岛的历史、文学作品以及本民族语言。新罗时期,人们用汉字来标记自己语言的“吏读”就是有代表性的例子。随后,朝鲜世宗大王创制了一套拼音字母,并将其原理用书籍来说明,这就是《训民正音》,也是今天所说的Hangul。经过几个世纪的推行, 朝鲜的语言文字在生活中出现了Hangul 与汉字并用的状况。之后,汉字的地位逐渐下降。1948 年,韩国颁布了“韩文专用法”,规定公文全部使用韩文,从法律上确定了韩文的正统性。1970 年,韩国政府发表“汉字废止宣言”,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教科书完全取消汉字, 六年初等教育课程中停止汉字教学。但随后又撤回该宣言,制订了有关汉字的政策, 公布了1800 个教育汉字, 要求中小学生掌握。2000 年前后,为了促进与中国和日本的积极交流,推动旅游发展,在交通标志灯领域使用汉字标记。

        目前在韩国使用的汉字大部分是古代汉字文化圈通用的繁体字。尤其是韩国教育部指定的1800 个常用汉字都以繁体字为准。韩国虽然也有过简化汉字的尝试,但没有进行过正式的研究。另外,韩国把庞大的汉文文献翻译成现代语这一尝试受到国家重视,韩国古典翻译院、韩国学中央研究院、国史编纂委员会等学术机构在主要推动这项工作。

(3) 19世纪的日本人和汉语词汇 – “科学、社会、革命、恋爱”

        汉字源于中国,但中日韩三国使用的汉语词汇中也有很多是十九世纪日本人翻译西方文献时创造出来的,例如:“科学、社会、哲学”等基本词汇是“日本制造”。这是2007年至2009年我在北京工作时从中国的书籍中看到或者从中国学者那里明确得知的。

        我了解到,像“政党、干部、革命、警察、民法、国际法、义务”等政治和法律术语,“理性、意识、目的、肯定/否定、主观/客观、具体/抽象”等抽象概念,“物理、引力、细胞、分子/原子、固体/液体”等学术用语,“广场、电话、常识、场面、恋爱”等生活用语都是日制汉语。后来,很多日制汉语都在中国和韩国被普遍使用。

        据说“经济”也是如此。该词源于中文的“经世济民”一词,但是“经世济民”的意思接近于政治概念,与economy之意不同。细究起来,在中国一度把economy译为“资生”。“物资、钱、生活”可能都是很好的中文翻译,但后来没有被沿用下来。

        在翻译西方书籍并将欧美的概念转变成汉语词汇上,不仅日本做了大量工作,中国也付出了相应努力。但是,日本对法律制度、科学技术、西方文物展现出了非常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也积累了江户时期的兰学知识。不仅如此,日本人很早就熟悉了杜甫、李白、白居易的诗,酷爱《三国志》和《水浒传》。江户时代,朱子学是官学,不少孩子们也学论语。汉字知识是当时教养的基础。

        我们应该铭记先人用辛劳将未知的概念转换成具体的语言。与此同时,希望二十一世纪的中日韩三国也能将互学互鉴的精神传承下去。

(道上尚史)